访问手机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4006-300-521 联系我们

分享至: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 > 辅导资料 > 公共基础 > 学习辅导专区

2014年新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时间:2013-12-12 16:02:53  来源:  作者:

  一、公民道德建设知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四)家庭美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四、法的渊源:

  1,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还有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4、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监督)的要素都是:主体、内容和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

  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

  法律监督的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

  法律监督的内容: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法律监督的客体: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公务活动。

  5、行为能力分: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6、违法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7、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监督

  司法监督: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监督。

  8、宪法的特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内容上)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上)

  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程序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9、决定国家行政的因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精神文明

  历史上先后四个不同的性质的国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10、政体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12、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应民意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1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

  16、“一国两制”方针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

  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特区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

  17、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三分之二以上人通过可以推迟选举

  18、年满45周岁才可当选----主席 副主席。每届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

  19、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中央人民政府

  20、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21、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22、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

  23、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调整对象的确定、性内容的相对易变性、内容上的广泛性

  24、行政法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权力主体,防止其违法或滥用行政权力

  25、行政行为主要特征: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26、抽象行政行为特征:对象的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不可诉性

  27、行政征收:税收、建设资金、资源费、排污费、管理费、滞纳金征收

  28、行政许可:一般与特殊、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独立的和附条件的、权利性和附义务、行为与资格

  29、行政确认的特征:它是要式行政行为,它是羁束行政行为,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

  30、行政处罚的步骤:立案、调查取证、拟定处罚决定、制度处罚决定书、送达

  31、行政复议的管辖:选择、部门、政府、派出、移送管辖

  32、行政赔偿的范围:对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损害赔偿,对侵犯人身生命健康权损害赔偿,对侵犯财产权的损害赔偿

  33、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34、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35、债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协作履行、经济合理、适当履行原则

  36、知识产权包括:著作、专利、商标、发现、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7、知识产权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具有法定性、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38、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期限为10年,均从申请日、即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之日计算

  39、商标权特征:时间性、专有性、地域性

  40、注册商标的有限期为10年,可续展,每次续展有效期为10年

  41、继承权取得的根据有:法律直接规定;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法律直接规定的依据: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抚养关系

  42、民事责任特征:它是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民事责任的范围,与损害范围相一致民事责任是对民事违法行为人的一种民事法律制裁

  43、犯罪具有三特征:严重的社会为海西;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44、犯罪的四个必备条件: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犯罪的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基本要件: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具备以下条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形式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45、单位犯罪时采用“两罚制”原则,指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46、刑罚是审判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制裁方法

  47、刑罚裁量(量刑)的一般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48、减刑: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缓刑: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

  假释: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分子

关键字:事业单位笔试辅导,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热点关注
  • 笔试课表
  • 面试课表
  • 行测
  • 申论
  • 面试